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教育

辽宁建平县第五小学 习惯--核心素养的基石

来源:发布时间:2021-08-20 10:12:38

  (葛忠江)“养成教育”模式,是传统应试教育的一大突破,使学生冲破“死读书、读死书”的“应试”束缚,让学生在学校的大环境中受到立体化教育,即“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综合发展,为祖国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接班人。

  近年来,辽宁建平县第五小学领导班子坚持“现代品质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注重新型养成教育”的办学理念,使学校逐渐形成即体现前沿意识又具有内涵优势的教育模式。

  撑起“养成教育”的使命担当

  “养成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养成教育”的前提是要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目标一致,才能引导学生向着“养成教育”的方向奋力攀登。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影响和教育出好学生。所以,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品质。学校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政治责任感。在具体实践中,把师德师风建设同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师德建设论坛等具体实践,强化教师的职责意识,以实际行动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同时,把师德建设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检查督查力度,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学校根据新时期教育工作要求,研究制定教师道德行为规范,签订师风建设责任状,强化制度约束,抓实教学工作,积极

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

  学校领导班子注重强化教师素质训练,除了自身综合素质训练之外,在内在素质上要提升档次,行为规范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自觉抵制影响教师品德形象的不良风气,在“学校、家庭、社会”大环境中用实际行动传达教育正能量,撑起“养成教育”的重任。几年来,建平“五小”先后举办教师素质培训12次,签订师风建设责任状400多份,举办经验交流会4次,举办师德演讲比赛3次,教师的良好职业道德和教书育人的崇高品格充分表现工作中,为推进“养成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育人环境从文化熏陶开始

  努力营造立体化文化环境,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通过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的内涵发展。一是在校门两侧设立八个宣传橱窗,从办学理念到品德修养,从知识培训到全面发展,使学生每天从踏进校门开始就受到理想信念的教育这些宣传橱窗在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也陶冶学生的情操。二是打造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的思想。为展现习惯教育特色,学校在多个楼层的走廊分别设立不同内容的图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古今中外的励志故事,在楼梯侧面精心设计文化礼貌,遵规守纪等内容的图案,用歌谣形式展示德育教育“九九好习惯”,在班级的后墙壁按照年级组分别设计不同内容的班刊,并由学生班全自行定制班级公约,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在班刊中设立“阅读写作”版块,把好文章中的精彩片段拿来与同学共享,并由班主任指导,每周评比出优秀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书写好习惯。三是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学校开设了舞蹈、书法、绘画、足球、篮球、合唱等16个文化活动小组,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最大程度的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学校利用每天下午第七节课开展多具特色的活动。每月一事活动是学校“养成教育”的一大亮点工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节日,制定不同的主题教育内容,开展国旗下演讲,德育知识竞赛,班会学雷锋活动等喜闻乐见的活动,从这些小事入手,把德育要求转化为“养成教育”的具体实践。

  爱心—养成教育的重要基础

  爱心是“养成教育”的目标,建平五小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为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通过祭扫英烈陵园活动,聆听英烈的英雄事迹,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通过参观建平博物馆,红山文化展览馆等,了解建平的人文历史和革命先烈,加深学生对故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通过听取革命前辈讲述革命故事,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幼小的心灵中扎下爱党、爱国的根。

  学校每年都要适时组织学生参观雷锋纪念馆,观看雷锋生前的珍贵照片和文物资料,了解雷锋同志的成长足迹及先进事迹,对雷锋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领悟了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时代需要雷锋精神,做为新一代小学生,有责任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让雷锋精神充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为营造“互学互帮、团结诚信”学习氛围,学校认真组织“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主题教育活动,成功举办了该主题为内容的小学生演讲比赛,由班级演讲比赛到全校选手竞赛,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抒发同学友情和爱校情结,选手们个个精神抖擞,用实际行动展示当代学生感恩、互助、团结、

  勇敢的意志和品质

  学校强化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从小铸造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心灵大厦,通过全校的少先队员入队仪式,表述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热爱与向往,坚定了学生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信心和意志。

  爱心需要培养,建平“五小”注重把爱心的培养同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功的教育就是从养成习惯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为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这一目标,学校把《弟子规》作为德育教材,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尊重,懂得勤奋,从小处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懂得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给父母端上一盆洗脚水,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给老师一句感谢的话,感恩老师的辛勤培育;给班级做一件好事,让同学们感到同学友谊的温暖;在公交车上给爷爷奶奶让座,表现新一代少年儿童的文明礼貌,总之,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微处强化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充满爱心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懂得付出和奉献的品德。

  为强化感恩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心,建平“五小”邀请教育专家何飞老师做了“传递感恩、点燃梦想,构建和谐”为主题的演讲,让学生深刻理解家国之爱,师长之爱,何飞老师的演讲震撼人心,让学生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学校以此次教育为契机,召开家长会和知名人士座谈会,使感恩教育从学校延伸到社会,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2020年6月14日,建平五小邀请专家老师做了“传递感恩,点燃梦想,构建和谐”为主题的教育演讲,让学生深刻理解家国之爱、父母之爱,师长之爱。何老师的演讲震撼人心,让学生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学校以此次教育为契机,召开家长会和知名人士座谈会,使感恩教育从学校延伸到社会,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好习惯—全面素质教育的开端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力于打基础、着力于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建平“五小”坚持德教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原则,在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方面大胆探索,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2018年起,建平“五小”结合本校实际,依据“养成教育”的基本要求,编制了《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校本教材,这本书集本校教师教学经验和近些年来“养成教育”的实践,在全方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兴趣上下功夫,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一是培养读书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读书习惯,每天早晨20分钟为经典诵读时间,不同的年级规定不同的诵读内容,有古诗词、有弟子规等,规定每学期必须完成的诵读篇目,为提升读书的质量,使学生做到入心、入脑,增加知识储量,各个班级每个月都开展读书交流会,分享读书经验、交流读书感悟、推荐优秀书目,举行汇报式诵读等,校领导和科主任等深入各班同学生一起感受好书的魅力,享受阅读的快乐,读书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读书质量,在学生中形成了“好读书、读好书”的读书习惯。除经典诵读、读书交流会外,学校在“世界读书日”前后,举办校园读书节活动,引导学生亲近好书,喜爱读书,学会读书,在读书中拓宽视野,增加知识量,提升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多次开展读书节活动,养成读书习惯,营造学习氛围,打造书香校园。

  学校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冲破“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充分发掘学生的特长与潜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全面人才,让学生在书写、演讲口才、智力开发、创新科技等方面,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活动,收到很好的成效。2016年10月,朝阳市政府组织的中小学生书法绘画大赛中有3名学生获得了金、银奖。2018年学校组织的科技节中学校共有160名师生参加比赛,经专家评审,获得学生创新项目一等奖的3项,二等奖2项,科技幻想画一等奖11项,二等奖8项,吴会杰老师被评为朝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师。学生王笑涵的创新项目《清废水分离循环利用水槽》、优秀实践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参加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小学生报》组织的第30届全国中小学铅笔书法比赛中,一年四班学生李博睿获一等奖,一年一班胡均傲获得一等奖,一年三班宋雨轩等5名同学获得优秀奖、陈晓丽教师溶获优秀指导奖,学校获得“优秀团体”称号,在全国中小学生楹联大赛中有2名学生荣获一等奖,5名同学获得优秀奖,有多名教师的楹联作品在各省级报刊上发表。

  好习惯成就精采人生,有了好习惯才能有责任担当,该校从实际出发,创新措施,并脚踏实地地躬身实践,逐渐探索出的素质教育创新模式,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可以相信,在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建平“五小”素质教育创新模式一定会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新闻链接:

  建平县第五小学始建于1952年,前身为锦州铁路分局叶柏寿铁路子弟小学,2004年3月移交建平县政府管理,更名为建平县第五小学。县委、县政府根据布局需求进行统一调整规划,2016年8月,按照教育布局调整要求,在二中原址重新组建第五小学,学校现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1万平方米,校园、校舍、教学设施设备等大项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学校下设一所朝阳市四星级幼儿园。

  学校发展的定位,决定了一所新生学校的发展方向。建平县第五小学群策群力制定了六年发展规划,努力朝着“融现代品质与传统文化为一体,体现前沿意识、具有内涵优势的现代化的新型学校”发展,将“养成教育”作为办学理念,“良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为校训。在四年多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为促进师生幸福成长奠基。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努力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西侧教学楼每个楼层的廊道文化通过古今故事、楹联佳句、书画作品等体现读书习惯、习字习惯、思考习惯、雅言雅行习惯教育等;东侧教学楼每个楼层的廊道文化则渗透了感恩教育、责任教育、理想教育,是养成教育的深化。厅文化、廊文化、班级文化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处处渗透“养成教育”,学校努力做到把校园还给学生,让学生爱上校园。

  学校构建了“五步三式”生本教育课堂,“五步”即自主质疑、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点拨提升、应用拓展。“三式”即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自助式、互助式、师助式,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始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旨在深化生本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前3分钟训练”“我是小老师”、有效开展学科实践等活动,充分把“讲”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课堂之中,深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围绕“养成教育”培养目标,学校按习惯教育“每月一事”的12纲36目开展活动,每月主题的选择立足于学生一生受用的好习惯,节俭、好学、勤劳、健身、友善、守规、感恩、自省等。在具体落实时,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螺旋式上升。在班级实行“精细化管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通过岗位角色体验,在管理中育人。所谓“小职责,大作为”,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每一个学生都承担起一个岗位,能够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责任感、荣誉感,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同时,第五小学还注重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主题式”跨学科实践活动,为“养成教育”深入开展探索出新的路径,并取得初步成效,学校也被评为“建平县科技创新大赛先进单位”。2017年,在第32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生态节水防溢花架》荣获教师创新大赛一等奖;2018年,在第33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学生作品《清废水分离循环利用水槽》荣获二等奖,“观察植物的生长”跨学科实践活动方案及成果材料荣获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2019年,在34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学生作品“地震报警防护床”获二等奖,教师作品“电动水车”获二等奖;2020年,在35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气象达人秀”科学实践活动荣获二等奖。

  此外,结合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第五小学科学地将楹联教育引进校园,走进课堂。诵读经典,书写楹联,师生积极参加各类赛事,均获不同级别奖项,被朝阳市楹联之家协会命名为“楹联之校”,2019年被命名为国家级楹联基地校,2020年荣登“全国楹联教育精英榜”,校长王殿山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全国优秀联教基地校长”。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第五小学走出了易址后举步维艰的困境,完成了学校“奠基期”既定的发展规划,先后被评为“辽宁省文明校园”“朝阳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朝阳市平安和谐校园”“朝阳市学校卫生工作先进集体”“朝阳市家长学校先进集体”“建平县师德师风示范校”。当前,学校以服务师生、家长、社会及建平教育振兴发展为使命,以高素质人才培养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强化特色,继承创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开启全面创建特色鲜明一流小学新航程,一展新时代教育人的风采。

( 责编:管理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