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热点

辽宁省建平县青松岭乡:党建+扶贫共建群众致富链

来源:

  (市场报网络版焦点新闻 葛忠江 李文静)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近年来,辽宁省建平县青松岭乡紧扣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目标,围绕把组织资源转化为扶贫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脱贫动力,着力在建强基层组织、派强攻坚队伍上下功夫,以钉钉子精神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落到实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青松岭乡位于建平东部,地处辽蒙边界。全乡共有6个行政村,48个自然屯,69个村民组,全乡土地总面积23.3万亩,其中耕地3.7万亩,有林面积12.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1%。,总人口11227人。

  近年来,精准脱贫攻坚战在该乡打响。全乡6个行政村均为贫困村,其中大营子村和迟杖子村是省级贫困村,其余4个村为市级贫困村。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98户、936人。(其中一般贫困户276户529人,低保贫困户193户377人,五保贫困户29户30人,残疾人户数是168户,大病和慢性病家庭326户,缺劳动力3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1户)。2018年全乡的脱贫任务是108户、203人脱贫,5个贫困村销号。经过三年的产业扶持以及贫困户自身的努力,373户746人已经实现稳定脱贫。

  党建+脱贫 互促并进

  该乡以“强组织、选苗子、育能人、扶大户、带农户”为路径的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模式,正不断释放其强有力的助推效应。

  要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必须解决农村干部群众缺思路、缺技术、缺资金、缺销路等一系列的难题。为此,他们推动基层党建同脱贫攻坚共进,以抓实党建为突破口,以培养一批以“明白人“、”带头人”队伍为重点,依托乡镇党建引领脱贫模式,走出一条补齐“智”短板、激发:“志”动能的脱贫路子。

  该乡党委以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党日”“比干劲奔小康”等活动,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一方面,扎实开展乡村干部联屯帮户促扶贫工作。为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乡党委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思路,扎实开展乡村干部联屯帮户走访工作,走访农户3691户,填写入户调查表3000余份。形成结对帮扶,使全乡71名乡村两级干部“联屯帮户”下访活动常态化,到2018年底完成108户,203人的脱贫和5个贫困村摘帽的目标。另一方面,总结成绩、分享经验、查找不足,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乡党委认真组织开展乡村两级干部学习培训活动,通过学习培训促进了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在学习先进中找差距,明确了今后的工作努力方向,进一步改进了工作作风,有效解决了“不敢为、不会为、不想为”等为官不为、懒政怠政、消极应付的问题,干部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争先进位、务实重干的浓厚氛围。

  压实工作责任,凝聚攻坚力量。该乡党委、政府按照市县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和“685”脱贫标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乡村干部大会,安排部署全乡的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并结合全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措施,为确保完成全年任务,年初以来该乡以落实帮扶对象、落实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项目为抓手,对贫困户包扶人进行了重新调整,制定了干部包户工作清单。帮助108户预脱贫贫困户确定了脱贫项目。帮扶责任人全程参与脱贫项目实施,同时对无劳动能力不能实施脱贫项目的贫困户签订了代耕代养协议,确保项目落实准确、收到实效。切实把党组织建在扶贫工作链上,发挥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服务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理论+实训 领路百姓奔小康

  发展产业脱贫,打造扶贫尖兵。该乡党委在凤凰菌业有限公司进行了规范化建设,通过建立健全选配、培养、管理、激励、保障等机制,着力建设凝聚力强、引领力强的两新组织党员队伍,促进党组织书记发挥实质作用,为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全面进步、全面提升提供有力保证。该公司作为该乡唯一一个以加工食用菌为主的企业,市场销路、加工能力和经济效益非常好,为了接长产业链条,架起公司与农户的桥梁和纽带,走公司加农户的模式,2018年企业投资400万元,新上冷冻生产线1条,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今年将新建标准化冷棚100亩,种植滑子菇和平菇。将采取3种运作方式:一是吸纳既有劳动能力又有投资能力的贫户进入产业园自主经营;二是吸纳有劳动能力但无投资能力或不愿投资的贫困户到产业园打工赚取收益;三是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扶贫项目到户资金投资入股,年末享受分红。通过以点带面、典型引领,利用2到3年的时间将该产业培养成农民脱贫、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

  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布局,从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拓宽渠道。产业发展,项目叠加,是检验贫困户增收和最终稳定脱贫的唯一办法,为此该乡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结合实际依托畜禽养殖、服装加工、食用菌种植 、光伏发电等项目的实施,实现贫困户多渠道叠加增收。通过土地入股、劳动务工、自主经营等方式,确保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通过发展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巩固脱贫成果。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脱贫根基。结合各村实际,做到主动出击引项目、千方百计争项目、强化措施抓项目,不断加大水、路、危房、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等各项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截止2018年底,全乡共发展膜下滴灌工程8750亩,实施千亿斤粮食项目10000亩,增加了全乡水浇地面积,实现了人均1.5亩水浇地,仅此一项人均种植业收入稳定在1500-2000元以上,为贫困户稳产增收、稳定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合“一事一议”、交通、土地整理等扶贫项目的实施,共硬化道路30公里;安装路灯40盏,新建文化广场4处,安装文体器材10套;投资近40多万元对四个村部的党员活动室及办公场所进行了改扩建,实施D级危房翻建44户、C级维修24户,现已全部完工入住。几项工程的实施满足了人们群众精神生活需求,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激发了群众社会活力,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信心。

  建强基层组织,筑牢战斗堡垒。各贫困村都选派了驻村工作队,各驻村工作队都能突出重点,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调研走访,与贫困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一起分析致贫原因,研究脱贫思路和举措,制定了扶贫工作计划,细化帮扶举措,通过资金扶持、项目扶持、技能扶持等形式,切实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一道通过帮助协调资金等方式建立合作社,发展养猪,服装加工项目带动农民增收,市民政局通过发展养羊,种植食用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市供电局通过上光伏发电项目等途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得到了村民的广泛好评,实现了贫困户脱贫和集体增收的双赢。

  抓农民技能培训带脱贫。通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对全乡农民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劳动技能、法律知识等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强劳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2018年共举办培训班4次,培训农民335人,其中贫困建档立卡户130人,有效地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切实增强了贫困户自主脱贫的“造血”功能。近期农闲时节他们还将继续加大对农民技能培训力度,争取让贫困人口都掌握一门实用技能。使群众掌握增收致富的一技之长,依靠科技致富,并及时通过政策宣传,强化对贫困群众的思想引导,消除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和自主脱贫意识不强的现象,提升贫困群众脱贫信心,形成脱贫光荣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工作,该乡全体党员干部将进一步提高惠民意识,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强化责任担当,不负众望,认真贯彻落实好精准脱贫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抓好关键环节,全面完成该乡脱贫攻坚的重大任务,增强带动农户致富的能力,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创新龙头企业与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走出一条有青松岭特点、适合当地实际、快速精准的脱贫攻坚道路。

( 责编:xiejianhui)

相关推荐: